当前位置:教学发展>教师教学发展沙龙>新闻
qq weixin weibo

中心举办教师教学发展沙龙 探讨研究型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建构

2016-05-13 来源:

201656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第17期教师教学发展沙龙——《“后方法时代”基于多元理论的研究型国际汉语教学模式建构》在国学馆426会议室成功举办。来自我校文学院、外国语学院、国学院以及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华女子学院、越南富春大学等兄弟院校的30余位老师、研究生和部分外国留学生,就“后方法时代”如何建构基于多元理论的具有人大特色的业内领先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型专业教学新模式进行探讨。

教师教学发展沙龙现场

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国内外第二语言/外语教学进入了语言教学的“后方法时代”,主张语言教学不拘泥于某一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而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灵活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从而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后方法”不是方法而是方法论,这一方法论对世界各地的外语教学法创新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国际汉语教学也不例外。

为进一步鼓励具有人大特色的研究性教学探索和创新,培育科研与教学相融合、相促进的学术氛围,搭建起教师教学发展沟通、交流的平台,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以教师教学发展改革项目为依托,邀请项目负责人之一、我校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教学优秀奖”两度获得者陈晨副教授主持沙龙,以汉语言本科留学生高级口语教学新模式建构的一线教改试验为例,结合项目的初步研究成果,就后方法时代如何建构基于多元理论的具有人大特色、业内领先的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型专业教学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陈晨副教授在沙龙上进行精彩分享

陈晨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内高级口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对海内外高级口语教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结合国家汉办制订的汉语言本科留学生教学大纲和我校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探讨了在该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意义。针对当前一线教学和研究的现状,结合相关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要求,通过教学实验,陈晨副教授提出了以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理论、沟通式教学理论、语篇/话语理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出”和“互动”假设研究等多元理论为基础构建“基于话语分析、任务法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研究型汉语言本科留学生高级口语教学模式”, 以期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推广,提升学生汉语高级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其今后的就业、学习和从事国际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报告中,陈晨副教授主要从建构该教学模式的五个基本要素(理论基础、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方法)入手,结合一线教改的实践,对该教学模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播放一线教学的视频和录音片段,展示、说明了该教学模式取得的初步成效。最后,主讲人陈晨副教授强调了建构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的重要意义:近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与其他国家国交流的不断深入,进入高级阶段学习的外国学生数量激增,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已成为国际汉语教学肩负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兼顾普及型初级阶段教学和研究的同时,建构高效的培养高层次汉语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当前国际汉语教学研究和一线教学(尤其是高校教育)亟待加强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和汉语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在陈晨老师的讲演结束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李泉教授作为点评嘉宾,对陈晨老师在高级汉语口语教学领域的研究给予高度的评价,并作出全面而富有深度的点评。李泉教授用有深度、有效果、有前沿性、有针对性、有操作性和有可借鉴性的“六有”来归纳陈晨老师在创新国际汉语教学理念和构建研究型教学模式方面的探索和贡献。

李泉教授为沙龙点评

在场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就本次沙龙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提问交流。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突尼斯留学生海客谈到参加此次沙龙的收获很大,让他了解到国际汉语教学者如何运用教学模式来提升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同时表示将努力改变自己内向的性格,锻炼自己的汉语口语能力。我校国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华老师提出,陈晨老师所提出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对个案的机械堆砌,而是对汉语个案教学的有机总结,是一个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有利于总结推广;建议下一步研究以发现问题为基点,寻找汉语口语教学的理想化模式,以此提升和改进现有的汉语口语教学。

沙龙的最后,陈晨老师表示,十分感谢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为汉语教学模式的创新试验提供了宝贵的机会,为热爱国际汉语教学的老师们搭建了交流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