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教学发展>教师教学发展沙龙>新闻
qq weixin weibo

教师教学发展沙龙之“艺术修养与教师能力提升”第五讲

2016-05-14 来源:

古典音乐鉴赏:交响曲

王岳龙 

首先应当区分一个概念,即音乐术语上的交响曲和生活中所说的交响曲。音乐术语中的交响曲是一种音乐的体裁,是作曲家创作的范式,而生活中所说的交响音乐可能是泛指的管弦乐曲——凡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通常被称为管弦乐曲,包括了交响曲、谐谑曲等等。而当初次接触交响曲时,可以通过解读封面来了解这个作品的基本信息。以一张专辑为例,封面通常会包括以下信息:作者、曲目、调性、乐章(速度、时长)等等。

一、交响曲的定义

交响曲一词来源于意大利语,原意是一起响,最早运用于歌剧作为歌剧的序曲出现。由于当时主要是无人声的演奏方式,与歌剧的形式相得益彰,故交响曲又被称作意大利序曲。交响曲,简而言之,就是有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最开始的节奏形式是巴洛克时期意大利序曲的快-慢-快,到了古典主义时期,海顿、莫扎特等作曲家确立了交响曲的基本范式,直到贝多芬时期集大成,奠定了交响曲四个乐章快-慢-快-快的基本结构。

二、交响曲的标准结构

交响曲的结构比较标准的范式主要遵循的是快-慢-快-快的速度变化形式。第一乐章的速度以快板为主,曲式结构是奏鸣曲式,在古典主义时期为双呈示部,作品多为呈示部重复变化的形式。第二乐章的速度变化为慢板,采用的是变奏曲式、复三段式或奏鸣曲式。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或者协奏曲的速度,结构重复三段式,贝多芬时期之后的作曲家弃用小步舞曲形式。第四乐章是快板或者急板,以奏鸣曲式或回旋曲式为主要结构。

三、交响曲的变异结构

交响曲除了基本的曲式结构外,还衍生出了许多不规则的结构形式。如两个乐章的交响曲:代表作有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和圣桑的《第三交响曲(管风琴)》;五个乐章的交响曲:包括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和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六个乐章的交响曲:如马勒的《大地之歌》。此外,也有一些作品加入了人声,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合唱)》和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千人交响曲)》。

四、经典交响曲举例

交响曲作品纷繁浩杂,其中比较著名的十首交响曲包括以下内容:海顿的《第104号交响曲伦敦》、莫扎特的《第40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舒伯特的《第八交响曲未完成》、舒曼的《第一交响曲春天》、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勃拉姆斯的《第一交响曲》、门德尔松《第四交响曲意大利》、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响曲悲怆》、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这些作品都是比较典型和经典的交响曲作品,值得反复聆听和欣赏。

五、交响曲欣赏

欣赏交响曲首先要认识一个人——海顿,他被称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的全名是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331日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奥地利大公国罗劳,1809531日逝世于奥地利帝国维也纳。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也是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海顿擅长创作交响曲、弦乐四重奏和清唱剧。代表作包含104部交响曲,大量弦乐四重奏,两部大提琴协奏曲,大量钢琴奏鸣曲和清唱剧《创世纪》。

1761年,海顿被匈牙利最有权势的保罗·安东·埃斯特哈齐王子任命为宫廷副乐长,在此,他度过了长达30年之久的音乐仆役生活,属于被主人要求创作的作曲家。海顿创作的大部分是非标题音乐,但是到了后期离开埃斯特哈齐家族之后,海顿在英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作,留下了最著名的12部交响曲。所以伦敦交响曲在西方是指12首交响曲,而其中的104号也被称为伦敦交响曲,在欣赏的时候需要注意不要弄混。

今天我们首先欣赏的是海顿创作的94惊愕交响曲。惊愕这个名字据说是因为当时的观众聆听演奏会时,总是一不小心就睡着了,因此海顿谱了这首曲子,在第二乐章时,观众总是会被巨大的声响给吓醒,海顿借此提醒观众不要睡着了,因为第二乐章里力度戏谑的强烈变化,所以作品又名惊愕交响曲。

这首交响曲共分为四章,第一乐章由柔板变化到很活泼的快板,结构为奏鸣曲式,从一段如歌的柔板开始,由木管乐器和弦乐器分别奏出,然后浪漫派似的渐弱。主部主题是舞曲般的音型和匈牙利吉普赛的曲调,由小提琴奏出。副部主题并不具备旋律性,只是弦乐上的节奏音型。发展部非常简练。整个乐章的性格是妩媚优雅而不深刻。

第二乐章节奏为行版,采变奏曲式,主题用最单纯的民歌风格,听起来像一首童谣,小提琴轻柔地奏出后,声音更轻地重复一遍,乐队突然爆发出一个响亮的和弦,让人猛地惊醒,这就是惊愕。这一乐章的曲式是主题和四段变奏。

第三乐章为小步舞曲速度,结构是三段式,小步舞曲的速度极快,嬉戏幽默的性格使它完全不像宫廷式的小步舞曲。

第四乐章是奏鸣回旋曲式,海顿喜欢把回旋曲的华丽活泼与奏鸣曲的复杂变化结合在一起。乐章以两个展翅飞翔,散发着活力的主题为基础,进行速度很迅猛。对于海顿时代的提琴演奏技术,这个乐章的难度很大,即使现在也不容易。

  今天欣赏的第二部作品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这是贝多芬创作的第五交响曲,中文标为命运,日文意为运命,是由贝多芬的的学生所加的标题。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突出体现了贝多芬创作的特点。贝多芬的再现部是对第一个部分的扩展,对抗争的斗争情绪融入到了再现部,将乐曲所能体现出来的感情更加丰满,相当于第二次展开部。区别于海顿将再现部减少,甚至不出现连接部的出现方式。而对同样的主题,乐队的回应由一开始的弱处理到强烈的回击式处理,情绪的变化出现的很精确,不再是可以随意重新排列的再现部分。

第二乐章为稍快的行板,采双主体变奏曲式(A+B+A1+B1+A2+B2+A3+尾声)其中A主题比较忧伤、犹豫,可以理解为面对命运的退却的情绪;而情绪B十分的激昂,类似进行曲式,给情绪A不断以力量和鼓励,直到最后的两个主题相互融合,达到充满信心的向前推进,最后由低向高带来了信心。

第三乐章为谐谑曲式,节奏为快板。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荡不安的情绪,像是艰苦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主部由两个对比性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种向前推进的力量,但又显得有些迟疑。另一个因素是这个基础上的应句,由一连串和弦组成,它沉着、抑制,又显出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圆号奏出一个非常活跃的、号角般的新主题,那熟悉的节奏,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它威严、稳健,具有进行曲的特征。两个不同气质的、尖锐对置的主题轮番出现,表现了动荡不安及艰苦斗争的场面,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尖锐、复杂,富于戏剧性的效果。

第四乐章速度为快板,曲式为奏鸣曲式,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欢乐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第四乐章的开头与第二乐章B主题的号角几乎一样,副部主题更悠扬,有一种合唱的感觉,所以到了340秒还会再次听到胜利的引子。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雄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和弦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部分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进行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歌唱性。再现部基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添。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辉灿烂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势,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终于获得胜利的无比欢乐。 

——本文内容整理自王岳龙老师54日在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2016年春季教师教学发展沙龙之“艺术修养与教师能力提升”上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