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教学发展 > 教学准入制度 > 新教师培训
qq weixin weibo

2016人大新教师教学培训提升举办第四讲: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

2016-11-04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极大发展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基于对知识的垄断而建立起来的教师权威已经难以维持。对此,高校教师该如何驾驭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化课堂,如何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结合?2016年11月2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办的“2016人大新教师教学提升培训”特邀请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工处处长杜小勇老师,为来自全校的40余位新教师就“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新教师教学提升培训第四讲现场

培训之初,杜小勇教授首先结合自己数十年来的教学经验,分享了自己对关于教育、教学、教师感悟。他首先引用《怀特海》一书阐述了教育目的三条标准:一是有趣:任何教学如果枯燥无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都是没有意义的;二是有用:即所教知识是有用的,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三是有料:教学有深度,隐藏在只是背后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即智慧的形成。接下来,杜小勇教授阐述了教学观念的改变路径:教师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应该能在教师指导下观察现象,真理的探索和问题的解决;教学形式应该从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互动式、讨论式、实践式、研究性教学;教学的重点,应该转变为从知识点讲解转变为研究问题的设计,互动讨论的组织,实践项目的选择。关于教师,杜小勇教授认为,教师是教学的第一负责人,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他还强调,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加强科研的能力。

杜小勇教授就“信息化教学的有效开展”与新教师们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围绕“互联网+”,杜小勇教授讲述了其三个特点:在互联网思维中第一是以用户为中心:体现人本的思维,以学生为中心。第二是万物皆有联系:发生在“跨界”上的关联常常是创新的源泉。第三点是反垄断去中心:即平等的思维,在信息化时代教师不再是知识垄断者,而应成为学习过程的参与者、研究者、创新者。

作为MOOC的“吃螃蟹者”,杜小勇教授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就如何制作视频、使用平台、发布课程、布置作业、组织考试等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新教师对MOOC的发展历程和授课制作过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在讲述的过程中,新教师们也感受到杜小勇教授在MOOC研制和过程中做的努力和贡献。

杜小勇教授与新教师们交流研讨

在交流环节,新教师们结合在工作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与杜小勇教授进行了沟通。通过杜小勇教授的解析,新教师们感到颇受启发、受益匪浅。有新教师表示,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在新教师们与有丰富经验的名师们之间构建起了一个教学学术的社区。